潘集酥瓜网 潘集酥瓜 潘集酥瓜-鑫农小哥为你介绍

潘集酥瓜-鑫农小哥为你介绍

潘集酥瓜

潘集酥瓜,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1-2]
潘集酥瓜个大肉厚,而且肉质脆嫩,熟透后肉质呈金黄色,味极香甜。但由于酥瓜熟透后特别酥脆不易运输,只能在淮南及周边地区见到。 [3]
2013年12月3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潘集酥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1-2]
中文名
潘集酥瓜
产地名称
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
品质特点
果皮绿白,香甜酥脆、汁多爽口
地理标志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批准文号
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13年第190号
批准时间
2013年12月31日

产品特点

编辑

潘集酥瓜主栽品种为羊角酥。潘集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造就了潘集酥瓜香甜酥脆的独特品质,其与众不同之处主要有二点:一是口感细腻绵滑,营养倍加丰富;二是外脆内酥,酥而不面,脆而不硬,突破了一般甜瓜脆而不酥、酥而不脆的局限性,达到了酥与脆的完美结合。

潘集酥瓜的瓜皮是白绿色,里面的肉呈绿色,瓜瓤则是橘红色,汁液量很大,糖分高,嫩瓜口感香甜,没有苦味,一般果长为30厘米,粗约10厘米,分量每个大约在三四斤左右,口味干脆,清热解渴,是解暑佳品。潘集酥瓜营养物质丰富,人体每天需要的维生素、矿物质、热量、蛋白质都能够从中获取。 [1]

潘集酥瓜潘集酥瓜

产地环境

编辑

地理位置

潘集区位于淮河中游,淮南市北部。介于东径116°21′—117°11′,北纬32°32′—33°06′之间。东及东北与怀远县接壤;南依淮河与大通区、田家庵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隔河相望;西及西南与凤台县相邻;北以茨淮新河主航道中心线与蒙城县交界。最东端为高皇镇闸口村,南临淮河与大通区洛河镇隔河相望,北与怀远县常坟镇毗邻;最南端为平圩镇的下六坊行洪区,与谢家集区的二道河农场相连。最西端是芦集镇的石集村,与凤台县丁集镇接壤;最北端为贺疃乡朱集村在茨淮新河主航道中心线与蒙城县交汇。全区总面积590.08平方千米。 [4]

地质地貌

潘集区境内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具有地理沉积,蕴藏资源丰富。区境地处黄淮平原的南端,地貌为西北高,东南低,坡度缓,坡降为五千分之一,海拔在18—22米之间,最高点为贺疃乡的古路岗,海拔23.86米,最低点为高皇镇的汤渔湖,海拔为16.9米。由于河道变迁,历次黄、淮泥沙泛滥淤积,地形多为河谷淤积平原和不规则的土阜岗头。 [4]

水文气候

潘集区地处淮河流域,最大的地表水为淮河。淮河自架河闸上流入区境,经南部边缘向东至尹家沟闸向东流出,流经区境34千米。区境淮河一级支流有架河、泥河,二级支流有黑河、伊河等。此外还有人工河流茨淮新河从境北部自西向东流过,流长6.7千米。境内人工河有利民新河、顾高新河等。有采煤沉陷形成的沉陷区水面约3235公顷。全区水域面积67.65平方千米,占12.5%。地下水资源主要分布在第四系沉积层,面积覆盖全境。地下水储量为1.44亿立方米。

潘集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气温年平均15.1℃,平均日照时数2298小时,年平均降水量905.6毫米,无霜期年平均215.5天。适宜的地理气候条件,为潘集酥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自然基础。 [4]

潘集酥瓜潘集酥瓜

历史渊源

编辑

酥瓜,属葫芦科甜瓜属薄皮甜瓜的一个亚种,栽培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据考证,太行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是薄皮甜瓜的次级发源地,潘集酥瓜即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地方特色品种。 [5]
2008年,淮南市发布了潘集酥瓜淮南市地方标准,创建了潘集区酥瓜标准化示范区。
2013年,潘集酥瓜2项省级地方标准发布并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为继八公山豆腐之后的又一地方名片。 [6]
2015年,淮南师范学院与“潘集酥瓜”共同成立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这标志着“潘集酥瓜”将获得高校的智力支持。“潘集酥瓜”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的智力团队由7位中青年教师组成,其中拥有博士学位的就有6人。他们在水稻的纳米富硒降镉技术及其应用,潘集酥瓜苗的抗重茬、品质改良及脱毒苗选育研究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7]

生产情况

编辑

2015年,潘集酥瓜种植面积已达2.5万亩,总产量达7.85万吨,全区酥瓜生产专业户超过了4000余户,年总产值近3亿元。 [6]
2017年,潘集酥瓜种植面积已达5000多亩。 [3]

2018年,潘集酥瓜种植面积达2万亩,酥瓜生产合作社、企业共36家,种植户3000户左右,从业人员达2万人,总产值达2.6亿元,形成了酥瓜专业村、专业镇。 [8]

潘集酥瓜潘集酥瓜

产品荣誉

编辑

2006年,潘集酥瓜通过农业部无公害认证。 [6]
2013年12月3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潘集酥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1-2]

地理标志

编辑

地域保护范围

潘集酥瓜产地范围为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田集街道办事处、高皇镇、平圩镇、泥河镇、夹沟镇、古沟回族乡、潘集镇、贺疃乡、祁集镇、架河镇、芦集镇共1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1-2]

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越瓜。
二、立地条件
土壤类型为马肝土和砂姜黑土,土层厚度≥50厘米,pH值5.0至8.0,土壤有机质≥1.0%。

三、栽培管理

潘集酥瓜
潘集酥瓜(5张)
1.栽植时间:3月上旬,5厘米地温达到10℃以上定植。
2.栽培方式:保护地栽培。
3.栽植密度:每亩≤1000株。
4.育苗移栽:穴盘育苗,苗龄30天至35天,2片至3片真叶移栽。
5.整枝:4蔓(子蔓)整枝,子蔓4节至6节位的孙蔓坐果。
6.留瓜:每株留3至5果。
7.肥水: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500千克至3500千克,45%硫基三元复合肥50千克、饼肥100千克至150千克。成熟前一周不灌水。
8.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开花授粉后25天至30天,果实由青转白、瓜色发亮、有香气时采收。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果形端正、果柄略显细弯呈羊角状,果皮绿白色,果肉绿色、瓜瓤橘红色;果肉香甜酥脆、汁多爽口。
2.理化指标:单果重1.0千克至2.0千克,可溶性固形物≥8.0%,总糖≥8.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1-2]

专用标志使用

潘集酥瓜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潘集酥瓜的检测机构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1-2]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
词条图片(4)
潘集酥瓜
潘集酥瓜(5)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潘集酥瓜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gua.cn/1494.html

作者: 网友投稿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